资源共享
因需智创·自导助演——职业学校 “智学智教”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
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3/6/11 9:26:51阅读次数:8143次
1.成果主要内容(不超过1000字)
成果聚集于职业学校教学,针对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,学习活力不够,学习创造力不强,学习效率不高等现状,秉持以生为本、以“学”为中心,开展系列性省级课题研究和课堂改革实践(图1)。在成果研究与实践的2016—2023六年间,形成了论文、教材、教学资源、实验实践案例等系列物化成果。
创立“因需智创”“以导促学”“以演代教”的核心理念,创建了“适应学生需求,激发学生潜能、赋予学生能力、促进学生发展”的“六位一体”的“智学智教”课堂教学模式。“六位”指“智创-智学-协作-自演-智教-智评”。“一体”指“线上线下一体”,线上为“智创、智学”,线下为“协作、自演、智教、智评”。“智创”是学习生成过程;“智学”即“自导学习”,是学习生长过程,是课堂实施主线及关键,“导”即“导演”,通过设计改进作品,构思展示方式,完成学习;“协作、自演、智教、智评”是学习内化过程。成果融合“智能技术”实施“线上线下”课堂教学流程重组,变革传统文字、视频预习方式及教学模式,依据职业学校学生认知特征,减少课堂知识容量,变课堂学习为课前自创自学,体现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。
智学智教”教学模式的成果内容涵盖了教学资源的智能生成、教学模式的设计与优化、学生学习动力与效果评估、教师角色与教学支持、技术应用与教学创新、教育转型与实施策略等多个方面。通过实施这些成果内容,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,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,推动教学的转型和创新,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。
构建了教学资源“智创”生成方法和途径,为实现文字、图片、音频、视频相互间快速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保障。实现了教学资源建设由低阶向高阶转变,一维向多维转变,低效向高效转变,单能向多能转变。
利用人工智能技术,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,开发了智能推荐学习系统。学习系统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特点,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。成果形成了跨学科“项目驱动”融合教学方法和策略,实现了“智学智教”教学模式对学生跨学科知识融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。
2.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及解决方案(不多于1000字)
1)问题一: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动力不足
问题原因: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多样化的需求,与教学方法单一的矛盾。
解决方法:智创智学。变革传统文字、视频预习方式及教学模式,依据职业学校生认知特征,减少课堂知识容量,变课堂学习为课前自创自学。课前,学生应用智能工具,依据个人兴趣,将文字、图片等内容转换为其他类作品(如谜语、音乐、动画、视频等),完成学习内容从低阶向高阶、一维向多维、静态向动态、低效向多能的数字转型,实现“需”“创”内容共融,由此构建学习认知,“以创促学”,完成“因需智创”。接着,学生自导自学,以“导演、设计”视角理解、借鉴、取舍、美化、分享个人作品,设计展示方式,变“要我学”为“我要学”,完成“智学”。
2)问题二: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活力不够
问题原因:职业学校课堂多处于教师主导地位,未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。
解决方法:协作自演。协作自演时间为30min,课中,以兴趣型学习小组,定位成员职责,以“导演视角”交流创作心得,优选“智创”成果,丰富展示方式,完成“协作”。接着,个人应用希沃白板工具,展示成果,讲解知识内涵,“以演代教”,实施“互教”,完成“自演”。“自演”倒逼学生提升“智创”质量,实现“创”“演”行为同步呼应,提升学生自信心与表达能力,实现课堂育人和育智双赢。
3)问题三: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力不强
问题原因:职业学校学生整体学习基础薄弱,学习创造力不强。
解决办法:模仿超越。采用“模仿”学习法,降低“创造经验门槛”,以正确的伦理观、思辨观,发挥个人才能,“模仿”智创产品,改进创新作品,实现“弯道超车”、创新“超越”。通过“模仿超越”,实现“学”“创”共进,提升学生学习素质和素养,提升学生创造能力及竞争力。
4)问题四: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效率不高
问题原因:职业学校学生学习能力不强,学习易懈怠,导致学习效率低效。
解决办法:智教智评。教师课中,采用游戏化教学、交互式练习“智教”,通过大数据精准“智评”,实现“教与学”“创与演”“学与评”的一致性,提升课堂教学效率。智教智评时间为15min,弱化教师主体地位。
3.创新点(不多于1000字)
(1)形成了“因需智创”的实施理念
成果改变传统“学跟教走”“教之必学”思想,以“需”为路标,“因需智创”,以“立德树人”为根本,凸显“智学”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指向功能。“创”为“学”服务,“师”为“生”服务,“器”为“人”服务,以“创”促学,挖掘学生学习潜能,实现职业学校课堂教学从“师本教育”到“生本教育”的嬗变与超越。
(2)构建了“因需智创、自导自演”教学实施方法
成果形成了“因需智创、自导自演”的教学实施方法,实现了“需求-实现-应用”的“智学”过程。“创”中有“学”,“学”中再“创”,使课前“创”、课中“演”双向贯通与融合,将不同时空中的“创”“演”两个维度行为,统一于“以‘学’为中心”的同一时空、同一维度结构系统内,实现了“智学”一体化。
(3)构建了“六位一体”的“智学”课堂教学模式
“六位”指“智创-智学-协作-自演-智教-智评”,“一体”指“线上线下一体”,以“智创智学”为主线,“协作自演”为基础,“智教、智评”为辅助,环环相接,有序推进,完成学习“生成、生长、内化”。
“六位一体”教学模式,一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课堂自学为课前智创自学,为课堂展示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保证,有利于提升学生创造能力,更有利于职业教育学生通过展示提升个人合作、表达能力;二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方式,教师采用游戏化教学、交互式练习“智教”,通过大数据精准“智评”,优化教师讲解环节,提高课堂教学效率;三是进一步拓展课堂中学生主体地位,变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“听”为“演”,彰显学生才华,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。
4.推广应用效果(不多于1000字)
“因需智创,自导自演”课堂教学实践中,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得到了提升,改变了职业学校课堂沉闷现象。我校共15个班级、近700名学生、90多名教师参与了相关实验实践,学生视频作品达1600分钟。参与教师普遍认为,应用“智创智学、自导自演”方式实施课堂教学,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,提升了学生课堂参与度,促进了学生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的改善与提升。实验班学生测试成绩明显高于非实验班学生测试成绩。近两年,机械专业学测考试通过率为95.8%,取得1+X证书33人,省赛获奖20多个,学生职业素养得到极大提升。相关课题论证专家认为,应用本成果,能“推动职业学校课堂教学改革”,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与实践价值”。
成果期间,团队共主持了6项相关研究课题,其中3项为省重点课题,2项院级课题。建设市“特色研究所”、省虚拟仿真实训基地、市产业学院各1个,相关专题网站向全社会开放。形成研究报告20余篇,发表知网论文37篇,被引用54次、下载3170次,出版专著1本,教材4本,累计3.6万余册。跨界迁移出成果,开发教学软件60多个,取得软件著作权6个,智能类专利7项。应用智能技术辅助建设精品课程5门,智能制作3门课程2000分钟教学视频,智能制作3门课程PPT。应用智能技术辅助学生学习,《联学专业理论题库》微信小程序学生用户数达1,500人。2020年以来,团队在省市职业学校教学比赛中获奖20多个,1人获评“省名教师”,2人获评“省教科研先进个人”,2人获评“泰州市学科带头人”,1人获评“泰兴市名教师”。
2023年,chatGPT震撼火爆,其颠覆性自生成技术必将引起教育者对未来教育的思考,应用自生成技术改变教育教学是发展所需,团队成果将被更多教育者所认可和应用。
Copyright &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泰州市中职人工智能辅教助学研究所地址:泰兴市南二环东路1号 邮编:225400
苏ICP备20029931号电话:0523-87703868邮箱: 641974217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