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州市中职人工智能辅教助学研究所
  • 首页
  • 研究所简介
  • 研究队伍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制度建设
  • 专题研究
    • 人工智能
    • 交互设计
    专题研究

    ...
  • 成果展示
    • 课题成果
    • 论文发表
    • 获奖成果
    成果展示

    ...
  • 教学改革
    • 教学应用
    • 教学案例
    制度建设

    ...
  • 资源共享

    专题研究

    • 人工智能
    • 交互设计

    专题研究

    您的页面所在位置:首页 > 专题研究

    人工智能价值认识两极化

    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1/7/21 21:14:30阅读次数:4332次

     

    《人工智能+教育》蓝皮书由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编制,全书分十章,梳理了人工智能+教育的典型场景、发展趋势,提出了五个典型问题和建议。

    AI将使未来教育发生重大变革

    “人工智能技术将使未来教育发生重大的结构性变革……”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执行主任余胜泉在会上表示。据悉,2017年7月,国务院印发《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》,指出应当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、教学方法改革,构建包含智能学习、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。

    基于对教育领域需求的分析,蓝皮书指出,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包括教育环境、学习过程支持(如智能学科工具、智能机器人学伴与玩具等)、教育评价(如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智能评价、心理健康检测与预警等)、教师助理、管理与服务等典型应用场景。

    根据蓝皮书,未来教育要关注人机结合的制度体系与思维体系、关注核心素养导向的人才培养、关注学生的灵魂和幸福、关注个性化、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学习、关注人机协作的高效教学等五个方面。余胜泉认为,虽然具体变化形态是多样的,但这些方向是确定的。

     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存在难题

    蓝皮书提出,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尚处初始阶段,真正实现教育变革尚有难题待解。

    一是智能技术层面上,人工智能教育技术尚未成熟,目前市场上很多产品仍不够智能,存在学习数据稀疏、学习模型以偏概全等问题;

    二是应用领域层面上,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的结合还不够紧密,目前大多数产品仅关注自适应学习的单一狭窄领域,对学生成长、综合能力发展、身心健康等方面关注较少;

    三是不同教育系统、平台间的数据没有开放和共享,信息孤岛现象严重,难以采集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数据;

    四是智能决策层面上,单一的智能算法无法适应复杂多变的教育场景,有以偏概全的风险,需要多个智能系统联合决策,加强人工干预,并实现人机联合决策;

    五是人工智能的价值认识存在两极化,既有对人工智能全盘肯定也有全盘否定,实际上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应强调人机协同,不高估、也不低看。

    对此,蓝皮书给出了人工智能+教育的发展建议,包括消除数据壁垒,合理、平衡利用数据来发展教育智能;避免人工智能强化应试教育,改变以“讲、测、考、练”为核心的应用现状;开展跨学科研究,推进教育学、信息科学、心理学等多学科的协同攻关;大型企业和研究机构要多开发开源组件库和算法库,对中小型企业开放,实现人工智能服务人人可用;推广智能教育试验示范,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示范区建设等。

  • 上一篇:人工智能教育的现状
  •       
  • 下一篇:人工智能时代将至 教育该如何应变?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研究所简介
    • 研究队伍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制度建设
    • 专题研究
    • 成果展示
    • 教学改革
    • 资源共享

    Copyright &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泰州市中职人工智能辅教助学研究所地址:泰兴市南二环东路1号 邮编:225400

    苏ICP备20029931号电话:0523-87703868邮箱: 641974217@qq.com

    苏ICP备2002993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