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州市中职人工智能辅教助学研究所
  • 首页
  • 研究所简介
  • 研究队伍
  • 新闻动态
  • 制度建设
  • 专题研究
    • 人工智能
    • 交互设计
    专题研究

    ...
  • 成果展示
    • 课题成果
    • 论文发表
    • 获奖成果
    成果展示

    ...
  • 教学改革
    • 教学应用
    • 教学案例
    社会服务

    ...
  • 资源共享

    制度建设

    • 工作计划
    • 工作总结

    制度建设

    您的页面所在位置:首页 > 制度建设

    个人三年规划

    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1/9/12 18:57:46阅读次数:3717次

     

    古人云:“思则有备,有备无患。”一个良好的个人规划是工作成功的保证,工作是作品也是艺术品,有梦想有计划,才有好结尾。愚人“预支忧虑”,智者“未雨绸缪”,现在的我虽然年龄偏大,但也要有梦想,有想法,有计划,才能不负教师这一神圣职业。

    一、个人现状分析

    本人自2019年9月调至学校教科室至今已有2年,这两年中,加强了学校课题及论文等教科研管理工作,取得了一定实效,个人也通过两年的努力,申报了泰州市中职人工智能辅教助学特色项目研究所,建立了市级团队,成为泰兴市学科带头人,圆满完成了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结题工作,编写了《质量管理与控制基础》教材1本,撰写论文2篇,取得5项软件著作权专利证书,制作了60多例精品课例资源,获得泰州市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。

    从思想上看,个人一直在努力和前行,责任心也较之前增强。但我清晰地认识到,我个人自身的进步来源于年龄给予的压迫感,并不是个人主动的结果。这种被动的进步,会受更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而滑坡,进而退化。在这种被动的进步中,个人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:

    1.     对学校整体教科研及团队教科研的引领不足,工作不够踏实;

    2.     教学有新理念,但不能用于实际教学中,缺乏实践探索的决心和持之以恒的追求;

    3.     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提升,但没有与时代发展同步,导致走得太远,忽略的教育的本质,忽略教育对人的意义;

    4.     个人教科研研究喜欢单打独斗,不能将教研成果分享,也没有将教科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。

    二、个人发展目标

    借助于泰州市中职人工智能辅教助学特色项目研究所建设,以特色项目研究所建设引领个人发展。依靠“团队建设、资源建设、资源应用”这三个建设方向,实现个人三个转变:“个人奋斗型向团队管理型”转变,“单一资源开发型向多元资源建设型”转变,“资源开发型向教学应用型”转变。借助于学校教科室管理平台,将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到一个新层次。

    三、目标达成

    1.以科研团队建设引领个人发展

    (1)以“技术桥梁”强化个人技术

    建立“技术桥梁”传导机制,“技术桥梁”是指团队老师通过从内外部各种途径大量获取技术知识,凭借其已有知识结构与经验经其编辑筛选、删减,从而形成一套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架构体系。“传导机制”是通过“传帮带”的形式将本人的知识与技术传授其他团队人员,形成传授技艺、帮助提高、带领开展工作局面。这一机制由点到线,由线到面,使不断壮大的团队成员得到最深入的技术指导,并能快速提升个人的技术研发能力,同时也使团队信息技术能力得以累积和延续。

    (2)以机制创新提升个人动力

    着眼于研究所建设目标,形成高质量的内部培训机制,提升个人发展动力。依据研究所任务要求及组织机构建设,采用内训师教学方式,致力于为团队培养各方面的人才。内部培训机制,主要在团队成员之间定期实施开展。

    (3)以计划考核促进个人前行

    与团队发展目标相结合,依据个人特点实施分组,制定团队成员成长规划,为每一位团队人员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网络学习积分考核。

    (4)以标准规范纠偏个人不足

    培训基础:自编项目化培训教程,项目化开发案例集等。

    培训内容:学课标,学技术,定规范。

    培训实施:制度化,常态化,长效化。

    2.统筹规划促进资源多元

    (1)资源整合夯实研究基础

    资源整合包括人力资源整合,技术资源整合,数字资源整合三个方面。

    人力整合:校企合作成立AI开发研究所,学校教师开发为主,企业专家指导为辅。

    技术整合:实施教育教学技术、课件开发技术、手机应用技术、软件编程技术等前沿技术整合。

    数字资源整合:依据开发标准,优选原有特色资源整合。

    (2)统筹规划确保逐层推进

    顶层设计:制作数字教学资源开发实施方案,规范数字教学资源开发与实施流程;加强资源类型,资源特征,资源框架,资源应用方式等理论研究;确定“研为教服务,以项目推进实施,以案例促进研究,教学设计在前,研发制作在后”的指导思想;制作数字教学资源制作的开发标准、评价标准、使用教程等。

    逐层推进:实施“需求分层,确定功能;内容分层,确定模块;工作分层,责任到人;开发分层,由浅入深”。具体为:确定二元需求,确定功能;教学内容分层分块,确定应知应会模块;工作任务按人员能力研究特长分工,责任到人;开发上由简单技术层逐步向高级技术层推进。

    (3)过程控制保证研究质量

    过程控制包括过程监控,过程评价。

    项目实施是一个不断实施、不断改进的过程,团队采用PDCA质量循环监控,通过“目标,计划,实施,改进”不断改进与创新,在技术、教学改革创新上走在前面。

    加强过程监控,对研究过程通过网页记载及宣传,对研究成果及时凝练,形成论文、软件著作权,通过研究成果进一步申报市、省级以上课题,提升成果内涵及质量。

    3.教学应用提升研究活力

    (1)教学应用让研究落地生根

    研究是为教育教学服务,要让更多的教师学生获得收益才是研究的根本目的。团队如何让教学应用为教育教学服务是根本,在实际教学中,一是通过更多的公开课、讲座推广宣传研究成果;二是形成更多的教学范式案例作为成果的支撑,便于其他老师的学习和应用;三是以研究课题、专著、论文、专利等引领教师加强成果汇集及研究深化。

    (2)推广辐射让研究发挥价值

    在研究中,实施“边研究,边推广”的策略,由校内走向市区走向全省,实施“点线面”推广途径,由点到面逐步扩大研究力,吸引更多老师参与研发,提升研究活力。推广中,首先要在学校内部产生影响力,让师生真正从研究成果中获益;其次,采用公开课方式,实现县市级推广;最后,在成果累积基础上,积极申报省级成果培训基地,开展大规模培训,实现成果的推广。在推广中,穿插参赛、网站宣传、报纸报道等提高成果辐射面。

    四、展望

    三年时光,转瞬即过。在这三年的个人发展中,最重要的是心态,心在则行在,持之以恒更为重要,勿以时间长而懈怠,要充分认识到团队的力量,团队强则个人更强,要加强教学一线应用实践,做有价值有意义的教育教学工作,在此自勉。

  • 上一篇:时间会去哪里
  •       
  • 下一篇希沃白板5备课基础功能讲义
    • 首页
    • 研究所简介
    • 研究队伍
    • 新闻动态
    • 制度建设
    • 专题研究
    • 成果展示
    • 教学改革
    • 资源共享

    Copyright &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泰州市中职人工智能辅教助学研究所地址:泰兴市南二环东路1号 邮编:225400

    苏ICP备20029931号电话:0523-87703868邮箱: 641974217@qq.com

    苏ICP备20029931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