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机械基础》教学现状分析
发布者:管理员发布时间:2022/2/21 21:29:00阅读次数:5386次
1.学情分析
中职专业学生能够根据现有的资料进行模仿,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,但独立思考能力相对比较缺乏;能够以浓厚的兴趣去接触新鲜事物,同时自制能力较差。在起点水平方面,学生都没有接触过机械基础知识,专业基础知识薄弱,机械构造原理不清晰,对各机械构造的特点和应用也不清晰。但从认知结构上看,学生对于专业图形有了一定认知,对于机械结构有强烈的兴趣,学生计算逻辑推理能力不强,但形象思维能力较强。因此,在课件练习设计中,强调“行动导向”为主,强调“做中学”、“边学边做”、“边做边学”,练习题型依然以动手类型为主,以学习体验式练习为主,激发学生学习兴趣,提高学生学习内驱力。
2.教学目标分析
教学目标(或学习目标)是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、明确的表述,教学目标的阐明可以清楚的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,并帮助教师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。“微学习”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是一体一致的,教学目标应该与三维教学目标一致,强调学生知识、技能、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整体提升,并强调学生核心素养及德育品质建设。目标的制定,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有序、思路清晰。
在《机械基础》中,知识有其核心的目标。在大多数机械机构的教学要求中,明确其知识与技能目标为:了解机构的结构及工作原理,熟悉其工作特点及应用;过程与方法目标为:通过学习过程获得技能和知识;情感与价值观:能对学习中的问题有正确的观点和认识。因此,在教学课件的设计中,应该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,培养其探究能力,加强实验型课件制作与开发,并从美学、德育、人文关怀等角度提高课件的内涵与质量。
3.教学内容分析
教学内容分析是教学设计中关键的阶段,与学生习得的知识技能息息相关,指在教学之前,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,包括将总的教学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子教学目标,确定子教学目标的层级关系等,以便对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提供依据。在“微学习”教学内容设计上,为了优化和突出教学内容,可以将相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,以最直观最优化最有效的组合,将学习内容以微课形式呈现,并构建对应的练习内容。对于单一、片面、碎片化的知识点,相比于传统微课,可以采用小动画、小图片辅以文字、语音等进行微课设计,对教学内容进行交叉补充设计。
此外,教学内容在选择上,既要兼顾教学需求,也要兼顾技术开发要求,利于特色课件的开发和制作,为后期的制作提供设计参考。对于可以采用同一样板化开发的课件,可以设计为统一风格特色,便于实施具有互换特点的课件制作。
对于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学生学情特点,做到循序渐进、由浅入深。“微视频+微练习”学习及使用需长期实施,通过学生使用,不断完善改进,以“系列化、模块化、样板化”的教学课件呈现,才能让教学效果最大化。
4.技术分析与技术支持
技术分析与支持是“微视频+微练习”教学课件开发的保障。在课件开发中,应该避免“为技术而技术,为使用而使用”的思想,技术的使用是为学生移动学习服务,一是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二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,三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,四是有效减少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。手机上的移动学习与传统的学习不一样,技术支持和技术环境布署是二个同时存在的问题,既要支持学生学习,也有利用技术监督和约束学生学习。
Copyright &江苏省泰兴中等专业学校 泰州市中职人工智能辅教助学研究所地址:泰兴市南二环东路1号 邮编:225400
苏ICP备20029931号电话:0523-87703868邮箱: 641974217@qq.com